找到相关内容28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〔太虚〕[校对版]

    斯文也”二语,可以觇其精神寄托之所在。所谓天也者,既非蔚蓝无际穷窿在上之天,亦非世俗人心理中备具人格之天,不过表明其精神所寄托之不思议力,善其所当善,恶其所当恶,不为事事物物所牢笼,提高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孔子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132451428.html
  • 三联周刊:陈晓旭的红楼梦宿命,从黛玉到妙玉

    物质的物质主义,更具长远的利益’。我们这些尘世中人,就是为物质的物质主义;而选择了出家的陈晓旭,想必已经冲破这一牢笼,往前头忙活去了。宗萨钦哲仁波且还讲过,‘观察任何现象,不局限于固定一个答案,他就认识...

    苗炜

    |陈晓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3/0848068296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

    来说终究是身外之物,不仅不可执着贪求,更应发心施舍,还之于社会大众。一个迷执于自我的人,必然把追求个人身心之欲求放在首位,这样他也就把自己封闭于自筑的牢笼中,终日价用尽心计谋略,落得个无穷得失烦恼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2840054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

    斯文也”二语,可以觇其精神寄托之所在。所谓天也者,既非蔚蓝无际穷窿在上之天,亦非世俗人心理中备具人格之天,不过表明其精神所寄托之不思议力,善其所当善,恶其所当恶,不为事事物物所牢笼,提高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2440204.html
  • 佛教的环保思想(三)

    现代化的饲养场,家禽从生到死都被固定在牢笼似的方寸之地,吞吃含有激素的饲料,只是为了让它们尽快走上人类的餐桌,结果是让人类间接吞吃那些合成饲料。为了粮食丰收,我们大量制造并使用杀虫剂,且不说由此造下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1741300.html
  • 佛法与孔子之道 ──十四年四月在太原洗心总社讲

    亦非世俗人心理中备具人格之天,不过表明其精神所寄托之不思议力,善其所当善,恶其所当恶,不为事事物物所牢笼,提高精神,俯察一切现世之生活,万不足以限制之。孔子虽不曾明言,而就子贡谓:「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641747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C

    我们还是觉得有个身体,那个身体是法处所生的色,换句话说,自无始以来,我们认为这个身就是我,身见很难忘掉。那么身见又是怎样来的呢?是坚固妄想来的。所以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牢笼一样,把我们困于色阴区宇,就是...明白自身的体相,不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不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,一切放下,就对了。问题是大家就是放不下。比如你们大家学佛打坐,眼睛一闭,坐在那里,都是闷在牢笼里一般,所以禅宗祖师骂人:“黑漆桶一团”,等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443590.html
  • 佛教与感应

    “识”、识缘“名色”、名色缘“六入”,以致于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若能一念觉照,了知“缘生万法生,缘灭万法灭,一切万法都是无常无我”的诸法实相,就能顿破无明,挣脱生死的牢笼。  信心是感应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35351236.html
  • 谈悟道机要

    ldquo;观”上未能培养,如此是无法摆脱“知”的牢笼;心念还时时造作,虽被吓一跳,但只是从一念头转到另一念头,而念头的保护壳,根本未被震裂﹙我的感觉还很强大﹚,还有&...

    杨云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4552312.html
  • 共修的方式与步骤

    共修的方式与步骤   杨云唐   本文系由麻州普贤讲堂周五晚的禅修讲义摘录而成,提供有兴趣练习者参考。共修分三个阶段,先是经行与跑香,再静坐,而后讨论。目的是让参与者松脱身心的羁绊及意识的牢笼,让自性光明探头出来,呼吸清新的空气,薰陶习性,从而培养解脱性格。是为居士共修而设计,其重点是在动与静中齐修止观。   第一阶段:经行与跑香   经行是禅修重要方法,南传与汉传的经行不大相同,前者动作要求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954829.html